» 回到讨论区列表: 技术研习与探讨

[原创]关于马达外壳

王健 2010/10/16 15:25:01

小弟想了解,马达壳发热,到底是什么引起的?是线圈磁场导致外壳产生涡流还是转子的热传导到了外壳上?哪一个占主要?这是否就能解释现在为什么都在用加厚马达壳,而不用那些有薄皮大孔透气的了?

kyk 2010/10/16 16:46:59

可能是转子的热散发到空气中,而马达内部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这样热空气就传导到磁钢上,再由此刚传导到马达壳,使其发热,此为小弟拙见,如有不对清广大车友改正

塔兰图拉 2010/10/16 17:37:13

应该是线圈发热为主吧?

塔兰图拉 2010/10/16 17:37:40

然后再传导到外壳

ufo 2010/10/16 17:46:34

正常的马达发热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3个主要原因:
1 导线有内阻。通电后,电能有相当一部分能量因为导线有电阻的原因转化为热能(I*I*R),所以现在很多车友选择低电阻漆包线,以尽可能减少电能转化为热能,增加电能转化效率。
2 摩擦生热。 存在两种摩擦:换向器与电刷之间的摩擦(主要摩擦),转子与轴承之间的摩擦(次要摩擦)。
3 涡流。也存在两种:同样主要是线圈产生的变化磁场使转子产生涡流,从而使转子产生热量,所以转子本身的材料很重要,既要导磁能力强,又要具有很大的电阻,一般采用硅,矽等半导体材料的合金,并且转子都是用相互绝缘的硅钢或矽钢片叠加组成以尽可能减少涡流,这是转子不用整块硅钢或矽钢的原因,在不影响强度和刚度的情况下,一般来说硅钢或矽钢片越薄越好。另外就是转子产生的变化磁场使外壳产生涡流从而产生热量。

纵观多种解释,主要原因是转子产生的热量传到马达外壳使其发热,马达本身因涡流发热的原因占其很微小的一部分。你可以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结论,将马达空转一段时间,然后将马达里的转子取出,感觉转子的温度并与外壳的温度对比,你就能知道哪个是主要哪个是次要的了


至于转子的热量通过空气磁钢和轴承传到马达外壳,这是由转子导致马达外壳发热的途径,而不是原因。加厚封闭马达壳的散热功能确实不如开孔的,加厚封闭可能是尽量减少磁外漏和加强导热,以提高效率。应该说各有各的好处吧。

另外也有很多人在加厚马达外壳上打孔,我认为是很好的方法。下面说下加厚开孔马达壳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 散热。 本来加厚封闭的马达壳散热性能不好,开孔可以加快散热,正如楼主所说,温度越高漆包线电阻越大,转化的热量越大。良好的散热能延长转子使用的高效率。
2 导热(传热)。这是加厚马达壳原有的特点。导热不要和散热混淆,不是同一概念,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之所以用加厚的马达壳,是因为转子产生的热量能尽快,尽多的传到外壳上来,使转子本身可以尽快尽多的散热,(这里说的导热是针对马达外壳而言,而对于转子而言则是散热)
注:马达的散热与导热是相辅相成的,转子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直接通过开孔散到外界,另一部分先传给外壳,再由外壳传向外界。全封闭的外壳起初的导热效果最好,但由于把马达内部的热空气都封住了,无法很好散热,工作一段时间后内部温度过高,使性能大减。
3 减轻重量 马达外壳采用的刚还是比较重的,而且还是加厚的,所以开孔可以减轻一定重量,原因无需解释。
4 减少涡流 这个怎么看呢?涡流是变化磁场所导致的,而看马达外壳的结构,与两块磁钢紧靠的两侧钢制外壳里是几乎没有磁场变化的,因为它与磁钢相连,基本只受磁钢的影响,转子线圈产生的变化磁场对其影响微乎其微。变化的磁场主要影响与磁钢位置垂直的外壳两侧,即不和磁钢接触的那两侧会产生少量涡流,两侧都开孔,正好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5 防磁外漏 这也是加厚马达壳原有特点,这一点也是听别人说的。不知从何解释。个人从字面上解释应该是说加厚的外壳能吸收更多的磁力,以减少其对车轴的影响,相同的磁钢放不同厚度的外壳中,明显薄的对外界影响大,厚的影响小。


但加厚开孔外壳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开了孔在行驶过程中的风阻会增大,竖放横放都有影响,只不过横放影响相对小。总之是利大于弊,只有用到最适合你的车才能发挥最大性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6 18:42:26编辑过]

塔兰图拉 2010/10/17 13:30:35

楼上解答很仔细啊....赞一个

d1inghui 2011/9/9 8:41:59

很有道理

A3XX 2011/9/9 21:51:45

感谢5楼的解释!小弟受教了!

阿聪 2011/9/11 3:45:37

感谢UFO,小弟又学到东西啦。

» 发表对本话题的回复,请用图形模式浏览: [原创]关于马达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