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讨论区列表: 技术研习与探讨

关于换向器挂钩处挂线的一点疑问

天行者sky 2007/7/24 14:23:34

从挂钩上引下了两根线应该排在整个绕组的什么位置呢?
由于是相机拍摄的死角,所以很多关于绕线的图片都不是很清楚.
以前我的做法都是将这段线紧贴所谓"肉身"的部分,这样使绕组靠近换向器的一头走线的地方被这两条线挡住,空间严重不足,影响了整个转子的布线,现在认识到这个问题,希望大家指教~
如图:
图中箭头所指的线就是我所指的有疑问的地方.
以前使用单线和双线时这个问题不太严重,但三线时问题就比较突出了.应该让这两条线紧靠着靠近轴的位置吗,不过那样就很难做到三极见底了吧

老徐 2007/7/24 14:35:27

三极见底的说法一定科学吗???

玩车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发展,死背公式者永远无法进取......

topzkj 2007/7/24 14:58:22

是有这个问题 不知道大家怎么解决的

雪山飞机 2007/7/24 15:02:23

me too. 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始终想不出办法解决。

天行者sky 2007/7/24 15:53:06

引用老徐2007-7-24 14:35:27的发言:
三极见底的说法一定科学吗???

玩车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发展,死背公式者永远无法进取......

关于三极见底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1.三极见底能够保证不同的两极上的线没有重叠,马达可以发挥最大效率.
2.三极见底也更有利于保持三极平衡.
以上有不对的还请徐叔指出.

徐叔觉得三极见底是没有必要的吗?

冰之梦 2007/7/24 18:11:43

你说的问题,我认为还是从布线上面下功夫,我发的《拼命转子五线图》你可以去看下,只供参考,不宜摸仿。

Iller_K 2007/7/24 20:09:26

我是宁愿仿造你的新车壳也不会先去试你的5线转子的~

小鸣 2007/7/25 10:47:31

引用Iller_K2007-7-24 20:09:26的发言:
我是宁愿仿造你的新车壳也不会先去试你的5线转子的~

同解

小刘 2007/7/25 14:06:36

三极见底不一定就是好啊.烟头45节车用的马达的轴都三极的线相叠了照样跑了45节.............

天才的祈祷 2007/7/25 14:22:55

楼上的你觉得烟头的马达和现在马达有可比性么,一个是32片常规轴心,一个是31片拼命轴心

天行者sky 2007/7/25 16:24:55

各位请不要跑题.
关于那根线的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最合适呢?

只爱李伊雯 2007/7/25 21:08:35

用厚镊子来塞

呆板 2007/7/28 8:08:43

引用天行者sky2007-7-25 16:24:55的发言:
各位请不要跑题.
关于那根线的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最合适呢?

很久以前不就已经有挖线这种做法了么?

到底该如何处理,没有明确的答案吗?

hzhang 2010/1/20 13:17:56

我也遇到同样的问题,特别是0.6 以上的以及多线的转子,都遇到这个问题,请教各位有没有好的方法解决,所谓的挖线法和用镊子塞,是如何操作呢?有没有照片可以参考学习一下!

某棵菜 2010/2/4 4:02:12

这玩意很让人头疼 非常难搞 个人感觉布线更重要
马达抛开其他不谈 效率和功率同样重要 三极见底的主要目的 第一 见底后对离矽钢片较近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使得线圈离矽钢片总距离最小 矽钢片电磁感应越强即效率更高 第二 平衡 三级平衡 三级见底在一定条件下确实有利于平衡 因为这样容易使每极第一层平衡再依次将这种影响带到后来的几层 但这一切有个前提 即布线要合理 实际上这个麻烦带来的最大后果是在绕相邻一极时空间不足 若布线不合理 即使做到三极打底 反而会不利于平衡会带来你所说的麻烦 平衡的本质是效率
好的布线图 不应只是简单的作出某一极上的线图 还应考虑极与极上线圈的空间关系 考虑其空间对绕线的限制也包括挂线处的特殊
废话说了这么多 我的处理方法是 紧邻挂钩的这一小段线不把它拉直 故意将这一段线做成 不太好说
就是将挂钩两侧的线用钳子或其它工具压在铜头下端 即挂钩下的那段圆锥面上 这样在绕下一层就不大受影响 挖线和镊子塞 不懂 大概是需要暴力的

hzhang 2010/2/4 23:17:53

引用某棵菜2010/2/4 4:02:12的发言:
这玩意很让人头疼 非常难搞 个人感觉布线更重要
马达抛开其他不谈 效率和功率同样重要 三极见底的主要目的 第一 见底后对离矽钢片较近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使得线圈离矽钢片总距离最小 矽钢片电磁感应越强即效率更高 第二 平衡 三级平衡 三级见底在一定条件下确实有利于平衡 因为这样容易使每极第一层平衡再依次将这种影响带到后来的几层 但这一切有个前提 即布线要合理 实际上这个麻烦带来的最大后果是在绕相邻一极时空间不足 若布线不合理 即使做到三极打底 反而会不利于平衡会带来你所说的麻烦 平衡的本质是效率
好的布线图 不应只是简单的作出某一极上的线图 还应考虑极与极上线圈的空间关系 考虑其空间对绕线的限制也包括挂线处的特殊
废话说了这么多 我的处理方法是 紧邻挂钩的这一小段线不把它拉直 故意将这一段线做成 不太好说
就是将挂钩两侧的线用钳子或其它工具压在铜头下端 即挂钩下的那段圆锥面上 这样在绕下一层就不大受影响 挖线和镊子塞 不懂 大概是需要暴力的
我目前也是这么试的,感觉好一点.另外,你把转子里面的线压平有什么好工具吗?我只想到用牙签,但太软,一些细小的地方使不上力,压不紧!

某棵菜 2010/2/6 21:06:55

我用电话卡 就是那种打公用电话的卡 身份证也行但不建议 银行卡 各种磁卡都可以 挺顺手的

hzhang 2010/2/12 13:40:45

引用某棵菜2010/2/6 21:06:55的发言:
我用电话卡 就是那种打公用电话的卡 身份证也行但不建议 银行卡 各种磁卡都可以 挺顺手的
多谢!我这就试试!

佛山人 2012/7/29 23:06:48

我一直用钳子的。。

» 发表对本话题的回复,请用图形模式浏览: 关于换向器挂钩处挂线的一点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