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讨论区列表: 技术研习与探讨

请问斜式转子有何特殊之初?

AmokSP 2006/2/9 18:49:19

如题


个人认为斜式的转子有害无利,有效磁通量没有变,f=b*l*v,其中l为有效长度,同时,斜式的会增加导线长度,角度越大,长度越长,导线电阻增大,增加了能耗,所以,本人认为其作用不十分令人满意。不知这个说法对不对,求高人指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9 19:47:53编辑过]

小花 2006/2/9 23:14:10

f=b*l*v公式中,v表示电荷运动的速度,和电流大小相关。

而直转子和斜转子在相同底面宽、高、转速下,其电流是不同的。
原因是:反电动势ε=ΔΦ/Δt
电流I=(V(电压)-ε)/R(电组)

实际情况是,直斜转子造成ε的差异远比R的差异来得大。
在斜边进入磁场而直边还未进入时,因为ΔΦ为缓慢变化,会产生比直转子小的反电动势ε
同样斜边出磁场时也是这样的情况。

这样会对电机造成的影响,远比电阻增大来得大。

b4 2006/2/10 13:42:22

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增加了进角

hz 2006/2/11 19:40:00

如果斜轴产生的反电动势小,将有利于电流增大,从而提高转子的速度,如此看来斜轴对提高转速是有利的,但是以前看过小郑的一些文章,小郑对斜轴的使用好像持否定意见。

AmokSP 2006/2/11 23:35:32

那个。。。。可能是我个人的错误,公式应该是f=b*l*i,其中l是垂直于磁场线的长度,把轴心看成一个圆柱体,直轴的导线长度(一匝中的一边)就是这个圆柱体的高,同一个圆柱体,如果是斜轴的,那么导线长度(同上)就会相当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比直角边大,但它垂直于磁场线的有效长度还是圆柱体的高度,意味着l没有变,但导线长了,同样的导线长度越长电阻越大,那么上述公式中的i就会变小,b.l不变,那如何提高转速。

还有,那个反电动势是不是就是感应电动势?Σ=b*l*v,v是导线切割磁场线的速度,如果转速达到一定速度,那么所谓的反电动势与外电压相同,导线中就没有电流了?

南健 2006/2/12 0:10:23

导线长度不变,但是变粗了。

小花 2006/2/12 2:31:59

汗一下,前面的公式的确有问题,应该是ε=b*l*v

从我的认识来解答以上几位问题:

1. ...但它垂直于磁场线的有效长度还是圆柱体的高度...
是的,所以斜边全部进入后就和直边可以等同。
但是在进入的过程中,这个有效长度是逐渐增加的。
不过这带来的影响在于反电动势的变化,即用ε=b*l*v来看更清楚一些,其中的l是逐渐增加,而直轴则是突变。
用公式ε=ΔΦ/Δt来看这一问题更清楚一些。

2. 如果转速达到一定速度,那么所谓的反电动势与外电压相同,导线中就没有电流了?
的确是这样,理想情况下,一个效率为100%的电机,如果空转不对外做功,当然没有电流。
否则根据输入功率W=U*I,会得到输入功率不为0的结果,不符合能量守衡定律。
现实中,对于固定的输入电压,也是空转的时候电流最小,但是不会是0。
这是因为电刷存在压力、磁钢等部位也会在换极时对转子产生阻力,另外电机也会发热。
所以反电动势(感应电动势)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继续增加,来维持这一必要的电流作功。

3. 如果斜轴产生的反电动势小,将有利于电流增大...
反电动势对于斜轴,只是在换极过程中是逐渐变化,而直轴则是突然变化。
画成曲线,前者是长方形,后者是梯形,但是他们的高度是相同的。
至于谁大谁小,是个动态的过程,无法如此简单地去理解。
如果按照公式ε=ΔΦ/Δt,在相同面积绕组、相同转速的情况下,反电动势的平均大小是相同的。

但是对应研究问题的不同,是否可以这样“平均”是不确定的,
最常见的另一种平均是家里用的交流电,220V是一个“平均”值,实际上这个电压是交流变化的,
最大电压是311V,最小电压是-311V,平均为0V么?显然不能这么去看。
取220V作为电压值,是对应于应用场合取的一个“特殊平均”。

同样,对于不断变化的反电动势,要如何去说它是变“大”还是变“小”,还要看应用场合是什么,不会那么简单。

至于是否肯定或否定,要等应用场合明确以后,才能作出决断。
至少小郑的师傅槟榔王先生用的轴,还是带有一定斜度的。

» 发表对本话题的回复,请用图形模式浏览: 请问斜式转子有何特殊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