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讨论区列表: 交友与活动

换个口味,乐趣多多!

EFS 2005/9/1 17:49:28

普通轨道车造够了,可以尝试一下新型态的轨道车------AD的超车王.我以前一直不对这种轨道车抱有希望,可最近玩了玩,感觉别有一番滋味.而且因为刚开使流行,全国个地的比赛也较多(和四驱车开使流行一样).并且这种车在技术方面大多还都是未知数,有待广大车迷去探索.

王颉 2005/9/1 19:21:32

有见过,所谓的超"菜"王,哈哈.也有出配件的,在上海可惜没有买,想着没有跑道玩~~~~和子弹车满像的

四驱悠悠 2005/9/1 23:21:25

引用王颉2005-9-1 19:21:32的发言:
有见过,所谓的超"菜"王,哈哈.也有出配件的,在上海可惜没有买,想着没有跑道玩~~~~和子弹车满像的
不是像。。压根就是。。。

雪碧+绿茶 2005/9/1 23:41:42

呵呵!超車王一共推出了12個不同的款式,分別以12個星座為外形特徵,車身綫條非常流暢,是絕對的流綫形!超車王的跑道也是一種光滑的弧形跑道,多數是淺藍色透明的。而且AD還同時推出了超車器、防翻杆等多種升級改造配件,玩起來還是挺有趣的。我表弟最近就迷上了它......据我觀察,我們這裡玩超車王的都是小學生居多,四驅車玩家好像對它不大感興趣,是不屑于玩嗎?還是什麽原因??

小花 2005/9/2 9:21:12

排除市场运作的原因来看这类轨道车,从技术角度去分析,先天不足有如下一些:

1. 地球上任何事物都要满足牛顿运动定律,
对于这类车,除非是全封闭轨道,否则随着车速提升,其在轨道中转弯时发身侧翻的位置将不断提前,容易导致飞车;
而传统轨道车因为受到静摩擦死锁角的作用,只要调整合理,从理论上说是不会飞车的。

2. 目前能够在10mm宽度以下,受到3公斤以上压力,仍能保持和150克压力近似抓地性能的轮胎,似乎还没有看到。
而这类车如果上到35节车速,这一问题的重要程度就会突现出来。
如果不能解决,那就会造成要么放弃直线加速性能,要么放弃弯道加速性能的二选一局面。

老徐 2005/9/2 10:36:24

引用雪碧+绿茶2005-9-1 23:41:42的发言:
呵呵!超車王一共推出了12個不同的款式,分別以12個星座為外形特徵,車身綫條非常流暢,是絕對的流綫形!超車王的跑道也是一種光滑的弧形跑道,多數是淺藍色透明的。而且AD還同時推出了超車器、防翻杆等多種升級改造配件,玩起來還是挺有趣的。我表弟最近就迷上了它......据我觀察,我們這裡玩超車王的都是小學生居多,四驅車玩家好像對它不大感興趣,是不屑于玩嗎?還是什麽原因??

首先,要更正你一个概念,在这里的都是轨道车玩家,不是四驱车玩家。

大家对它不大感兴趣的原因:
1.小花以讲了先天不足......

2.对轨道车玩家来说,你让他倒退去玩很初级的东东,会怎样???

3.在轨道车玩家心中,对玩具和模型是有很明确量尺......子弹车在N年前就出现了....不多说了,再说下去又要背上某某问题了

四驱悠悠 2005/9/2 15:13:49

说的对呀。。。
大家都从初级过来的。。多年之后还要在去玩初级的东西。。
总不该越来越退化吧。。
还有。。您认为玩这种玩具有意义吗。。。

雪碧+绿茶 2005/9/2 15:38:50

嗯嗯~原來是這樣啊!~謝謝小花、老徐和四驅悠悠的精辟分析,讓我受益匪淺。其實對我來説,無論是軌道車還是超車王,我都是把它看作是一種興趣,我不是速度極限的追求者,我只是快樂地生活,快樂地玩車,也許大家會覺得我沒有大志,但自娛自樂,這就是我玩車的所有意義!

老徐 2005/9/2 15:46:57

引用雪碧+绿茶2005-9-2 15:38:50的发言:
嗯嗯~原來是這樣啊!~謝謝小花、老徐和四驅悠悠的精辟分析,讓我受益匪淺。其實對我來説,無論是軌道車還是超車王,我都是把它看作是一種興趣,我不是速度極限的追求者,我只是快樂地生活,快樂地玩車,也許大家會覺得我沒有大志,但自娛自樂,這就是我玩車的所有意義!

你的观点很象一个在广东的台湾朋友

EFS 2005/9/2 21:12:09

引用小花2005-9-2 9:21:12的发言:
排除市场运作的原因来看这类轨道车,从技术角度去分析,先天不足有如下一些:

1. 地球上任何事物都要满足牛顿运动定律,
对于这类车,除非是全封闭轨道,否则随着车速提升,其在轨道中转弯时发身侧翻的位置将不断提前,容易导致飞车;
而传统轨道车因为受到静摩擦死锁角的作用,只要调整合理,从理论上说是不会飞车的。

2. 目前能够在10mm宽度以下,受到3公斤以上压力,仍能保持和150克压力近似抓地性能的轮胎,似乎还没有看到。
而这类车如果上到35节车速,这一问题的重要程度就会突现出来。
如果不能解决,那就会造成要么放弃直线加速性能,要么放弃弯道加速性能的二选一局面。

别说35节,25节不飞就很不错了

FlowJZH 2005/9/3 0:53:36

引用EFS2005-9-2 21:12:09的发言:

别说35节,25节不飞就很不错了

说上35节是轮胎受到压力问题会突显啦,飞车取决于轨道形式,25节全封闭的话也飞不了

南健 2005/9/3 1:28:46

引用FlowJZH2005-9-3 0:53:36的发言:

说上35节是轮胎受到压力问题会突显啦,飞车取决于轨道形式,25节全封闭的话也飞不了

车胎受压问题还是不难解决的,不过。。。就算全封闭,首先是放车和捡车的问题,其次是。。。飞出来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是翻车问题怎么办?就算弄成怎么翻都有车胎支持的结构,换道还是要慢速,直接撞上轨道面也是不好受的。就算车子受得了,轨道也撑不住呀。

EFS 2005/9/3 1:35:41

引用南健2005-9-3 1:28:46的发言:
[quote=FlowJZH,2005-9-3 0:53:36]

说上35节是轮胎受到压力问题会突显啦,飞车取决于轨道形式,25节全封闭的话也飞不了

车胎受压问题还是不难解决的,不过。。。就算全封闭,首先是放车和捡车的问题,其次是。。。飞出来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是翻车问题怎么办?就算弄成怎么翻都有车胎支持的结构,换道还是要慢速,直接撞上轨道面也是不好受的。就算车子受得了,轨道也撑不住呀。[/quote]
那就把车的上下左右都装上导轮

南健 2005/9/3 1:46:58

冲击力太大了吧。。。装上缓冲器都不见得管用耶。。。

老徐 2005/9/3 10:17:48

引用EFS2005-9-1 17:49:28的发言:
普通轨道车造够了,可以尝试一下新型态的轨道车------AD的超车王.我以前一直不对这种轨道车抱有希望,可最近玩了玩,感觉别有一番滋味.而且因为刚开使流行,全国个地的比赛也较多(和四驱车开使流行一样).并且这种车在技术方面大多还都是未知数,有待广大车迷去探索.

EFS北京的车友,在北京模型店有很多,请去打听一下:有没有<<流行模型>>一说???还是有<<流行玩具>>的说法.......

FlowJZH 2005/9/3 15:27:42

引用南健2005-9-3 1:28:46的发言:
车胎受压问题还是不难解决的,不过。。。就算全封闭,首先是放车和捡车的问题,其次是。。。飞出来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是翻车问题怎么办?就算弄成怎么翻都有车胎支持的结构,换道还是要慢速,直接撞上轨道面也是不好受的。就算车子受得了,轨道也撑不住呀。

车胎受压问题南健你有什么解决方案么?

你说的翻车问题,我认为可以用磁铁吸出来,哈哈,繁了点。

南健 2005/9/3 19:36:17

做特殊形状的轮毂就可以解决了,中间轮胎,两边支撑结构。就象导轮支撑一样,给车胎限制一个最大变形深度,大不了我哪天做一个发上来?
与其翻车吸出来不如给轨道加一条磁轨,那样就可能实现高于一个G的转弯能力了。

FlowJZH 2005/9/3 21:44:23

引用南健2005-9-3 19:36:17的发言:
做特殊形状的轮毂就可以解决了,中间轮胎,两边支撑结构。就象导轮支撑一样,给车胎限制一个最大变形深度,大不了我哪天做一个发上来?
与其翻车吸出来不如给轨道加一条磁轨,那样就可能实现高于一个G的转弯能力了。

哈哈,亏你能想得出来啊,这种车的车速调整可有得好麻烦了,
轮胎磨损一些或者支撑轮装得低了一些,哪怕就0.1mm,就会对抓力带来很大影响了。

平面的轨道上靠轮胎抓力都可以实现4个G,怎么会只有一个G呢?
如果只有一个G怎么会有突然增加的轮胎压力?

G力是有的,只是全部作用在了轮胎上而已。

EFS 2005/9/3 22:42:52

引用老徐2005-9-3 10:17:48的发言:

EFS北京的车友,在北京模型店有很多,请去打听一下:有没有<<流行模型>>一说???还是有<<流行玩具>>的说法.......

请问徐叔:《流行模型》《流行玩具》是书还是。。。

南健 2005/9/4 0:17:38

花哥呀,我是说左右交换道的时候速度不能超过一个G呀,等于或多于一个G的话怎么来得及“下来”呢?
还有我说的不是支撑导轮,准确的说是轮毂的形状,两边突起,中间凹进去装车胎。
还有那4个G。。。是靠地面效应压下下来的吧。。。没空气下压力,平地跑车还是只有1个G多那么一点点。。。而我们的模型车都太小了,地面效应好难实现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4 0:31:15编辑过]

» 发表对本话题的回复,请用图形模式浏览: 换个口味,乐趣多多!